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基药占比提升,重点监控药品收入下降……公立

发布:11-22分类: 医疗医学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和《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两份文件(简称《文件》)。     其中,三级公立医院的基药处方占比和基药使用率均有所增长,辅助用药收入占比下降;二级公立医院的基药采购金额占比提高,重点监控收入下降。     从本次发布的《文件》可以看出,随着临床合理用药政策深入落地,基本药物使用和辅助用药限制在临床合理用药监管方面已经取得成效。行业普遍认为,叠加考虑今年已有消息提出的基本药物目录即将调整,基药使用和管理口径的变化,或将再度搅动全新的临床用药终端市场新格局。     重点监控品种市场收缩 住院患者基药使用率超九成     7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和《关于2020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     《文件》表明,全国共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1923家(综合医院1342家,专科医院581家),中医类医院585家。全国共3472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约占当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4%。其中,西医类医院2400家(综合医院2221家,专科医院179家),中医类医院1072家。     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情况     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6.28DDDs,较2019年下降1.5DDDs,且明显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     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分别为15.21%和19.16%,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50%和95.63%,均较2019年有所增长。     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计算)收入占比为1.72%,较2019年下降2.70个百分点。     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及辅助用药使用情况        整体来看,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三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为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级公立医院考核情况     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9.39DDDs,较2019年下降1.57DDDs,达到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的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DDDs的综合医院比例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与2019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提高了1.47个百分点;重点监控药品(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为2.08%,较2019年下降3.55个百分点,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占比达33.8%,提高1.2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二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略有增加,但较2019年则有所下降;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基层迎来合理用药大考 基药目录修订引关注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合理用药水平逐步提升,但一些地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制约机制仍需健全。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2019年底,国家卫委发布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工作的通知,各地相继发布落地文件。日前,辽宁也提出,到2021年年底,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将药物合理使用、处方点评结果等相关指标纳入临床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将相应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重要指标。     根据各省政策,从2021年开始,以3年为一周期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大考核正式打响。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三医联动”改革不断推进,药占比考核已淡出,取而代之的将是合理用药考核。     除此之外,基药目录调整的消息接连不断。2021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明确,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全力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明确药物遴选范围,业内普遍认为,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将在2022年正式调整。     事实上,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随着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工作深入推进,基药目录的定位和角色似乎正在被淡化。市场人士指出,传统的基本药物目录收录药物通常为常用药、普药,而且在价格方面普遍比较低,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医药在创新品种进入目录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     不过,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原副院长姚树坤提交了《应保障基本药物本土生产供应、提高患者可及性》的提案。他建议,对价格过低的基本药物适当提价,为生产企业留出合理利润,以免让质优价廉、不可替代的“救命药”消失在基层。     进入基药目录就“消失”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乳腺癌用药“赫赛汀”和血液肿瘤基础的化疗药物“赛德萨”,两款临床常用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之后,分别在2018年、2019年都出现了临床供应问题。     坊间传闻,预计本次基药目录将新增270个品种左右,其中可能涵盖化药130个品种,中成药140个品种。如果消息准确,基药目录或将向千个数量级迸发。     有业内人士表示,基药目录可能会从几个方向进行调整:一是增补中成药,近年来中药市场持续“升温”,后疫情时代中药价值回归的呼声十分强烈;二是增补临床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品;三是临床必需、效果好、药价偏高的药品,尤其是在带量采购和价格谈判中大幅降价的高价值创新药;四是临床用量大、认可度高的慢病用药;五是儿童药等。     “创新药进入基药并不是不可能,关键还是临床价值,是否能够满足临床必需,以2018年基药目录修订为例,12种临床急需的肿瘤新药就被纳入,丙肝新药也被调整至基药目录之中。”     对于基层市场而言,进入基药目录意味着获得县域市场的“入场券”,尤其在医院准入环节,势必增加产品进院的成功砝码,这对于近年来大举开拓基层市场的本土企业和跨国药企而言,无疑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