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过度囤积炒作,三七烂市的教训还不够吗?
过度囤积炒作,三七烂市的教训还不够吗?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从2020年开始,受社会需求拉动,中药材原料消耗速度明显加快,大部分品种因为社会储备量不足,迎来行情上涨。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供求矛盾,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资本炒作引起的。 本期,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以三七为例,浅析中过度囤积炒作行为,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隐患。
01
、
两次历史天价
,
三七生产无序扩张
图1:1985.01-2022.07三七中药材价格图(规格:120头) 从价格变化看,高价过后的低迷行情仍在持续。1985-2022年,三七行情经历过3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8年):计划经济时期,三七原料因产能不足,迎来第一次历史天价,从1985年的255元(公斤价,下同)上涨至1988年290元,涨幅16%。持续4年的高价,带动产区进入第一次生产大扩张,低迷行情也随之到来。 第二阶段(1989-2013年):进入市场经济,三七行情长期低迷,但在干旱、减产、资本的作用下,迎来第二次天价。1989-2009年,三七行情处于历史低迷期,市场价格在40-200元来回震荡。 2010-2013年,云南持续性干旱、主产区连续多年减产、外围资本开始主动介入,三七价格迎来上升期,从200元快速攀升至800元。15年间,三七价格从最低40元上涨至最高800元,价格翻了20倍,复合增长达到22.11%。 第二次生产大扩张随之开始,三七种植生产以主产区为核心,快速向周边市县以及省份蔓延,从种植规模、产能规模以及产区分布看,此轮扩张堪称历史之最,对后市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第三阶段(2014-2022年):高峰之后,三七行情再次进入漫长低迷期。2014-2015年,三七价格呈断崖式下跌,从800元快速回落至110元,降幅86.25%。 2016-2017年,由于前期价格快速回落,各方开始积极补货,行情迎来反弹,价格从110元上涨至270元,涨幅145.45%。2018-2022年,三七进入库存消化期,同时价格仍在不断走低,价格从270元下滑至100元,跌幅62.69%。 由于第二阶段的高价刺激生产无序扩张,导致部分副产区的种植面积甚至远超主产区。目前三七100元左右的价位对于传统种植户来说仍有较大利润空间,但对包地种植户来说,利润甚微。
02
、
产区外延
,
副产区变主产区
图2:云南省三七产区演变 表1:国内三七资源分布情况 从产区分布看,三七种植产区外延,种植面积明显扩增。 云南文山原来是三七的主产区,因植株存在连茬种植障碍,再加上2009-2012年第二轮高价的刺激,三七种植开始向红河州的建水、蒙自、泸西、弥勒、屏边等市县转移。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发展,红河州的三七产量已占三七总产量的50%左右,成为新晋的最大主产区。而曲靖中南部各县的三七产量也不容小视,虽然当地是各家各户用自有地块种植,少有承包大户,但产量也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5%-40%,成为三七种植的第二大产区。 目前,文山由于历史原因及品牌效应,其三七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场的地位仍不可替代。而安徽、广东、四川、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浙江等地,在三七高价期开始引种,整体产能已占到了10%-15%。
03
、
生产实体数量先增后降
,
未来不容乐观
图3:2010-2022年7月云南省生产实体变化情况 从生产实体看,2014-2022年,三七生产实体数量不断减少。2010-2014年,三七的高价成为生产实体快速增长的原动力,数量从18家快速增长至585家,增长了30多倍。 而随着三七价格的下跌,2014-2021月,三七生产实体数量从585家锐减至278家,降幅52.48%。 截至2022年7月,云南省的三七生产实体仅有28家,预计到今年年底三七生产实体在60家左右,与2011年持平。 2010-2022年7月,我国累计三七生产实体数量3268家,而注销的实体总数也高达1347家,占比41.22%。面对三七生产实体的不断减少,其未来生产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04
、
产能过剩
,
土地资源过度消耗
由于三七生长的独特性和种植的集中性,全国90%以上的商品三七来自云南省,主产于泸西(红河州)、丘北(文山州)、蒙自(红河州)、砚山(文山州)、文山(文山州)、石屏(红河州)、马关(文山州)、弥勒(红河州)、西畴(文山州)9大县域。 由于三七植株生长普遍存在连作障碍,种植过三七的土壤需间隔8-10年才能再次种植,因此适合三七的未开发土地会越来越少。同时,因2020版《中国药典》中,三七的检测明显提高,优质三七越来越稀缺。 2014年三七的历史天价,无疑将适合三七种植的未开发土地提前消耗,不仅产能严重过剩,而且还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未来三七的种植和品质提升埋下隐患。
05
、
建立综合调控机制
,
“熨平”价格波动周期
通过三七的案例,我们发现,中药材过度囤积炒作会带来以下后果:一方面,中药材整体供过于求,库存丰厚,大小仓库存满货物;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生产企业、中医诊所等需求端已不堪重负,并已明显影响到民众和海外对中药消费的热情。 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多渠道监控发现,2021年上半年,国内中药饮片、电商渠道和出口渠道对中药材原料的消费,分别下降1.03%、2.36%和3.14%,中药材消费“有价无市”现象非常明显。 因此,我平台建议: 1、稳定主粮价格是解决中药材行情波动的根本途径 粮食价格会直接影响中药材价格,进而影响中药材种植面积。粮食价格才是影响中药材生产积极性的根本原因,给予粮食价格合理定位,控制主粮价格过快上涨,才是解决中药材生产和价格大上大下的根本途径。 2、结合中产业特色,降低药典含量及其它标准 2020年,按照新药典标准,丹参主产区山东全境产出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都极难合格;而国内超过六成甚至更多的党参、当归、连翘、酸枣仁、淫羊藿和黄芪原料,同样因为有效含量或农残因素,无法通过新药典标准。仅剩下的合格药材,行情暴涨已成必然,从而拉动相关饮片、中成药价格再次大幅上行。 因此,建议国家相关机构在制定各项标准时,应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需求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无限拔高门槛,以免出现生产源头无法保障供应的局面。 3、“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尽快建立中药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 接下来的中药材生产,将面临两大风险:一是由于政策和生产惯性影响,中药材生产的盲目和无序状态仍将持续,供给短缺和过剩交相出现;二是新冠疫情造成的相关中药材生产阶段性失衡,刺激疫情相关中药的原料价格暴涨、生产扩张,但疫情一旦遏制,板蓝根、广藿香、金银花等抗疫品种又会出现生产的严重过剩。 因此,依托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中药协会相关机构和各家平台,尽快建立中药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监控生产面积、生产成本、流通渠道、需求量变化和未来趋势等,科学指导产业可持续发展。 4、市场之手和政策调控相结合,保障中药材稳定有序供应 对中药材价格和种植面积的调控,一是应尽可能以市场为主体进行调节,特别是针对疫情品种启动战略储备(可委托龙头生产基地或完成);二是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但要尽可能避免直接资金扶持种植或扩大生产,以免扰乱市场经济规律。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直营门店突破8900家!一心堂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
|
下一篇:
DRG/DIP加速市场“内卷”!“价值医疗”重构院内
相关文章
秦艽产大于销,旱情成为影响行情关键!
2023-11-17
造影剂TOP10排位生变 恒瑞、科伦拿下首仿
2023-11-22
国家药监局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
2023-11-28
京沪粤鄂:创新国采“典型续标模式”
2023-11-19
2023年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2023-11-24
国家药监局关于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处方药
2023-11-28
随机文章
河南安阳:内黄县全力打造百亿级康复产业集群
3款销量增长超100% 这20个中成药卖得最好
40亿心脑血管中成药诞生!14个独家品种“霸屏”
复杂注射剂开发争夺战,恒瑞、齐鲁、绿叶、石
200亿心血管化药零售市场崛起 两大超20亿产品“
269个药品可超说明书使用,阿达木单抗、奥沙利
4个厂家,3个国谈仿制药确定集采限价
践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持续提升医疗
国采进入第五批,一线代理商选品五大变化!
9亿口服降糖药伏格列波糖 江苏药企首家过评
老百姓三季报:营收超160亿,门店13065家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1700亿市场将爆发!中药饮片TOP20排位生变
儿童用药不受“一品两规”和总品种数限制
知名药企因垄断受重罚 恶意哄抬药价将迎监管重
瓜分2440亿美元市场蛋糕 谁会是国内CXO独角兽?
19家医药企业被开罚单,竟查出了这些“猫腻”!
2022年一季度磁疗设备招采报告出炉,这省最活跃
北京药企挺进高血压药TOP10 上市募资超16亿
国家药监局注销天智航医疗等企业医疗器械注册
广东省零售药店哨点监测工作规范指引(2022年第
111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已获批上市 老赛道新血液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