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医药行业并购年中观察,大势渐暖秋收将至!
医药行业并购年中观察,大势渐暖秋收将至!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正所谓“成也并购,败也并购”——并购过于活跃担心过热而出现并购泡沫、行业与企业无序扩张,影响正常稳定发展;而若并购潜行不温不火,则担心热钱撤离造成资金真空,影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就在这种犹豫纠结中走过了上半年。 统观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并购,走过平和的春,渐暖的夏,收获的秋即将开始,并购脚步也随之加快。
并购原因丰富多元
据清科研究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9日,生物医药行业发生并购175起,并购总金额为486亿元。而2020年全年并购198起、并购总金额789.68亿元;2021年全年并购308起、并购总金额2516.25亿元。 笔者总结,今年的并购与往年有所不同,单纯以提高利润能力、增厚业绩为目的从而刺激股价表现的企业并购开始退热,上半年并购的原因更加丰富多元:既有以补充公司产品线为目的的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收购案例,也有意在拉长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甚至进入新的子行业领域的案例,还有抓住机会扩充管线和发展前沿技术,以及借船出海开拓进军国际市场等案例。
更多收购海外企业
国内药企对海外企业展开并购的案例显著增多,是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并购的一大看点。这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宏观形势有关,也与越来越多生物医药企业重视转型升级有关,向运作规范、具备较高门槛的国际市场寻求发展空间与增长后劲。对于头部生物药企来说,国际化是绕不开的必答题。 毕马威2022年6月发布的《中国药企出海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创新药进入出海爆发期,全年出海创新药数量高达39家,本土药企与海外药企的跨境交易累计271起,5年内实现增长300%。而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并购市场回顾和展望》,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海外并购全年公布53宗交易,交易金额26亿美元;医疗器械行业披露31宗交易,交易金额17亿美元;心血管医疗器械、医美耗材及细胞基因技术相关实验设备等成为202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选择。 2022年以来,中国药企“出海”收购公司的消息不断,上半年国内药企海外并购的重点案例主要有以下6个: ◎1月,杭州启明医疗器械完成对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创新疗法公司CardiovalveLtd.的100%股权收购。标的公司总部位于以色列,自主研发的Cardiovalve已申报超过215项专利,其中83项已获授权。 ◎1月,康龙化成宣布收购Recipharm旗下的Aesica药业。标的公司生产基地位于英国纽卡斯尔,可提供从中试至吨级商业化规模的cGMP原料药生产服务,已通过FDA等多家监管机构认证。 ◎1月,四环医药附属公司耀忠国际收购美国GenesisBiosystems全部股权,扩充公司的医美产品管线。 ◎2月,凯莱英医药集团宣布以约5794万美元收购美国化学技术公司SnapdragonChemistry,Inc.。 ◎4月,沃比医疗成功完成对全球神经介入领域技术创新领先企业phenoxGmbH及其旗下femtosGmbH的收购。总对价约为5亿欧元(含里程碑付款),为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交易之一。 ◎6月,中国生物制药以1.61亿美元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F-starTherapeutics,获得3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
好消息VS坏消息
作为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经济活动之一,并购受到政策环境、资本判断、行业自身运营状况等影响。承压方面,其一,上半年各地集采由、高值耗材向IVD、中成药、生物制品等领域扩散,政策层面的预期混沌加剧、过分预期等引发行业估值震荡。其二,除了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资本流动等的扰动,还有A股市场尤其是科创板频频出现破发,多家拟上市药企终止上市,已上市药企成强制退市,压抑投融资热情。其三,生物行业的市场估值这两年出现调整,行业价值中枢下滑后在低位徘徊。 好消息方面,一是在经受住政策预期不明朗叠加“抽水效应”对板块造成的短期冲击后,医药刚需属性、成长确定性得以凸显;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70%,已越过深度老龄化(14%)红线并向超老龄化社会(20%)发展,将持续带来刚需医药扩容和健康消费升级。二是行业估值下滑导致的低位徘徊已有结束盘整逐步回升迹象,上市公司的估值风险大为释放。三是防疫措施更加成熟,抗疫手段更精准有效,后疫情时代对生物医药业的扰动基本可控,未来中长期走势相对乐观。 对并购投资者而言,目前需要考虑的不在于是否继续并购,而在于向哪些赛道并购投资、哪些赛道被国家重点支持等。由于一级市场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现在出手并购更能甄别出并购风险更低的“宝贝”——这是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生物医药行业并购的“基本盘”。
案例
1
、
三星医疗8.44亿元收购5家康复医院
看点:持续加码康复赛道,艰难转型初心不改 5月31日,上市公司三星医疗宣布以8.44亿元总价收购5家民营康复100%股权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至此,三星医疗共有13家医院资产纳入上市公司报表,其中综合性医院2家、康复类医院8家、体检类医院3家。 点评:7年前,三星医疗曾提出计划在2015-2020年间通过托管、并购、合作、合资、新建等多种发展模式,独资或控股150家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转型医疗服务7年,但医疗服务板块为三星医疗贡献的营收仍然有限。2015-2021年,其医疗服务板块分别实现营收4.85亿元、6.16亿元、8.38亿元、12.96亿元、15.17亿元、13.83亿元、13.70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1.66%、12.52%、15.61%、22.08%、22.29%、19.72%、19.51%,最高也不过两成多。 这些年,药企收购医疗机构案例明显增多,业内对三星医疗的艰难转型寄予厚望。
2
、
沃比医疗5亿欧元收购德国知名公司
看点
:
近年来医械最大的跨境并购交易案之一
4月21日,中国企业沃比医疗宣布已完成对德国全球神经介入企业PhenoxGmbH及其旗下femtosGmbH(合称Phenox)的收购。总收购价约为5亿欧元(含里程碑付款),成为近年来全球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交易案之一。 沃比医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并在美、欧等主要发达市场形成销售规模的神经介入治疗。其“Avenir机械可解脱弹簧圈”2019年起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上市销售,被业内视为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成功“出海”;本次大手笔并购,则是国内医械企业在投融资领域的一次成功“出海”。 点评:2021年下半年以来,神经介入领域出现区域性集采。2021年11月3日,随着河北省医保局发布《河北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弹簧圈(颅内))》,神经介入类耗材集采拉开帷幕。这次集采中,弹簧圈的平均价格从1.2万元降至6400元,平均降幅46.82%,最高降幅66%。集采有助于加快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程,业内普遍认为沃比医疗的国际并购是为即将开始的国家集采准备“筹码”。
3
、
泰莱集团2.37亿美元收购量子高科
看点
:
全球知名公司并购国内大健康企业
3月31日,全球领先食品饮料配料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英国泰莱集团(Tate&lyle)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全资收购中国上市公司睿智医药的全资子公司量子高科(广东)生物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约为2.37亿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量子高科主要从事益生元业务的生产、研发、销售,是中国领先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企业。 点评:跨国公司斥巨资收购国内大健康企业,算得上一桩新鲜事。 泰莱集团收购的目的是成为以增长为重点的食品饮料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企业,巩固在全球膳食纤维市场中的领导者地位,显著扩大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业务和客户需求。 显然,对量子高科的收购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借助量子高科的渠道快速进入中国市场。
展望<<<
热身过后提速在即
八月上旬9起并购
进入8月,全国各地高热不退,多地出现近40℃的高温,寂寥已久的生物医药并购领域也开始转热、活跃甚至火爆起来: 广东诚辉医疗8月3日宣布,增资1500万元收购广东科尼奥医疗投资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启迪药业8月3日宣布,以2.2亿元购买广东先通药业100%股权;华润医药8月4日公布称,旗下华润双鹤药业以5.01亿元收购神舟生物科技50.11%的股权,并以3.07亿元增持天东制药31.25%的股权,增持后合计持有天东制药70%股份;深圳微芯生物8月6日宣布,增资2.6亿元收购成都微芯药业部分股权;广州白云山8月7日公告称,拟以现金约10.03亿元购买联合美华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医药18.1847%的股份、完成后将持有广州医药90.9237%的股份;华东医药8月9日称,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拟出资不超过3.96亿元收购华仁科技60%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8月份的头10天内就有9家A股生物医药公司启动并购,涉及总金额超过27亿元。
刚需释放未来可期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近三年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事件数量多达901起,涉及金额1710亿元,数量占比为8.26%,仅次于机械设备行业的8.46%。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频发有行业自身原因,除了行业监管力度严格、进入门槛较高、并购能有效缩短进入时间外,还在于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费用大、研发风险高,于是就有了针对标的重点产品尤其是创新药物产品或文号的并购,国家实行“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后,企业并购意在产品(文号)的案例更多。 综上,经过8月初的“热身”之后,下半年生物医药业并购有望呈加速态势。就年内市场表现,普遍的看法是:从2022年6月开始,生物医药板块的修复过程已经开启,未来趋于乐观;政策频出待消且政策只是影响项并非决定项。长期表现要看健康刚性需求释放、消费升级力度以及跳跃式老龄化后的确定性比较优势。并购机会主要出现在高端医械、CXO、医美、眼科消费品、疫苗、专科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等新赛道,向医药科技升级、医药消费升级、医药制造升级、医药模式升级等倾斜。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中国创新药“出海”半年报:百济、绿叶、恒瑞
|
下一篇:
北京医保政策有调整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图读懂
相关文章
国家药监局关于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处方药
2023-11-28
造影剂TOP10排位生变 恒瑞、科伦拿下首仿
2023-11-22
2023年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2023-11-24
京沪粤鄂:创新国采“典型续标模式”
2023-11-19
秦艽产大于销,旱情成为影响行情关键!
2023-11-17
国家药监局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
2023-11-28
随机文章
4个厂家,3个国谈仿制药确定集采限价
1700亿市场将爆发!中药饮片TOP20排位生变
19家医药企业被开罚单,竟查出了这些“猫腻”!
111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已获批上市 老赛道新血液
知名药企因垄断受重罚 恶意哄抬药价将迎监管重
269个药品可超说明书使用,阿达木单抗、奥沙利
践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持续提升医疗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安阳:内黄县全力打造百亿级康复产业集群
国家药监局注销天智航医疗等企业医疗器械注册
2022年一季度磁疗设备招采报告出炉,这省最活跃
3款销量增长超100% 这20个中成药卖得最好
9亿口服降糖药伏格列波糖 江苏药企首家过评
儿童用药不受“一品两规”和总品种数限制
国采进入第五批,一线代理商选品五大变化!
老百姓三季报:营收超160亿,门店13065家
北京药企挺进高血压药TOP10 上市募资超16亿
200亿心血管化药零售市场崛起 两大超20亿产品“
广东省零售药店哨点监测工作规范指引(2022年第
40亿心脑血管中成药诞生!14个独家品种“霸屏”
复杂注射剂开发争夺战,恒瑞、齐鲁、绿叶、石
瓜分2440亿美元市场蛋糕 谁会是国内CXO独角兽?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