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影响供应 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影响供应 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发布:
11-25
分类:
医疗医学
近年来,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大健康市场规模随之逐步扩大。普华永道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3万亿元,其中与中药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增势明显。据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统计,2022年,我国常用中药材品种产能为518.52万吨,市场规模达到2586亿元以上,呈加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价格多次大起大落。特别是近5年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28.8%左右,每年给中医药产业造成超过744亿元的行情波动空间。 一般来说,中药材价格周期为3年一个小周期,9年一个大周期。但本轮周期已持续11年,其中连续上涨已超过3年。2023年6月16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报收于3544.67点,与5月16日的3170.41点相比,上涨10.55%;比2022年6月16日上涨34.57%,市场行情明显异常。6月份,预计的淡季行情并未出现,市场依旧呈现火爆态势,涨价品种数量和上涨幅度均大幅增加,月度综合200指数上涨超过30%。
五大因素导致药材价格大幅波动
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通过对产、供、需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本轮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不合理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
据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统计,2022年我国中药材生产环节市场规模为2860亿元,平均营收为0.21万元;工业及终端环节市场规模为7320亿元,平均营收4280.7万元。 可以看出,工业及终端环节的市场规模与营收水平远高于生产环节,工业为整个产业链的获利主体和话语权掌握者。但长期不重视源头和供应链保障,再加上中间环节混乱,生产环节得不到反哺,即使中药材价格暴涨,药农也得不到多少收益,客观上导致中药材生产端保障能力极为薄弱。
多种中药材盲目生产
2015—2018年,我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处于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均在1.5万家以上。但随着政策扶持减弱,建设速度大幅下降。 2018—2021年,中药材种植热情退去,留下大量重复建设的过剩产能。如江西和福建的栀子产区,2018年之前农户在扶持资金支持下盲目扩大种植,导致该品种价格连续暴跌,最低时只有5.5元(公斤价,下同),根本不够采收的劳力成本,造成大量在地面积抛荒,为本轮栀子价格暴涨到38元以上埋下隐患。
中药材质量门槛提高
为提高中药材质量,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增加了较多的检测项目,但由于现阶段国内中药材生产基础极为薄弱,提高质量门槛意味着多种中药材生产不能像以往一样粗放进行。例如连翘和酸枣仁,为了防止产区“抢青”行为,《中国药典》大幅度提高了其质量标准。质量门槛提高后,商家囤货待沽,市场合格品短缺,价格快速上涨,难免刺激产区“抢青”采收,从而导致合格品减少,资源遭受破坏,价格连续攀高。 质量门槛提高还使中药饮片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据笔者估计,可能给每家饮片生产企业增加600万元~1000万元的生产设备成本。此外,生产企业可能面临原料短缺问题,如目前黄芪、麦冬和当归等多个品种合格品价格上涨幅度大。
资本涌入中药材领域借势炒作
中药材季采多年销的特点,给资本炒作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一方面,中药材生产基础极为薄弱,目前面临两大瓶颈。一是老龄化加剧,农村劳动力匮乏,剩余的劳动力也会优先保障粮食作物和核心农副产品种植;二是由于中药材这种“边角经济”与生产规模化之间存在悖论,企业自建基地无法可持续运营,依托小农生产抗风险力又极低。 另一方面,近5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28.8%左右,“炒货”收益远超资金使用成本和其他投资领域。而行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促使囤积炒作成为核心营利手段,人为造成货源垄断,价格暴涨。有金融投资机构趁势而入,开展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甚至“加杠杆”为囤货炒作提供便利。
资本借“中成药集采”作题材推高药材价格
2021年开始推进的中成药集采,从跨省联盟到全国集采,范围逐步扩大到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领域。在原料保障体系尚未成熟之时,这也给资本以中药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想像空间。一是给炒作提供了明确目标;二是刺激投标企业和中标企业提前加大储备,否则无法完成应标;三是给前期囤货商提供出货通道,变现出更多资金再度炒作。 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湖北19省联盟、广东联盟以及山东中成药集采启动后,不少品种所需原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最高涨幅达160%。原料消耗前20位的品种,价格平均涨幅近四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导致我国近几年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是中药产业结构失衡,包括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中间环节过多等,产业利益格局亟待重构。
多管齐下实现产业源头治理
建立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
随着市场信息逐渐透明,产需对接加速,沿用了30多年的基于传统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贸易流通方式,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而中药材产业信息化的提升才刚刚起步,还不能发挥市场导航作用。 笔者认为,需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以标准和编码体系为核心,链接起中药材全产业数据链,动态掌握生产加工、市场端需求和渠道供应保障能力等,以科学、精准的数据引导产销和订单农业。
建立不同需求维度的质量标准
产业发展必须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当代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也应体现传承和发展的理念。应依据不同需求维度特点,建立差异化的质量标准。 例如,中药质量标准主体应是中成药原料质量评价体系(含中成药、提取物和颗粒剂等),可以“核心含量+提取回收率”为基础来制定;中药饮片质量评价体系(含中药饮片和保健食材等),可以“外观性状+核心含量”为基础来制定;中医临床质量评价体系,则应“传统经验+实践经验”相结合,给予更大的自由度和实践空间。
加速需求端与产销端对接
近年来,产地市场功能逐渐增强。2010—2020年,国内中市场交易额虽然迎来过增长小高峰,但是整体交易额却呈现萎缩状态。相反,产地市场的交易额却在稳步增长,整体交易额从2010年的110.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02.2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49%(如图)。 此外,中成药集采、全程质量追溯等政策倒逼生产企业聚焦于源头,也给产地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当前产地市场的配套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工业企业落地产地尚缺乏抓手和平台。因此,加速需求端与产销端对接,提升产地市场配套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重构产业利益格局
近10年,云南白药、阿胶、片仔癀、连花清瘟等龙头企业的明星产品屡屡成为热点,引爆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中药龙头企业拥有明显定价权。 未来,品牌战略和原料战略将互为因果,工业企业要想取得资源战略安全,必须加大生产端反哺力度,提前布局原料保障体系建设。在野生资源抚育、订单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产地配套功能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投入,为乡村振兴和中产业的长远发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者系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上海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
下一篇:
政策利好!药食同源目录最新梳理(附名单)
相关文章
北京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 线上销售药品须
2023-11-28
202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出炉
2023-11-25
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3-11-25
国家卫健委: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
2023-11-24
需求反弹,白芷价格大幅上涨!
2023-11-24
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
2023-11-22
随机文章
大型连锁药店正在筹集资金,药店并购加速!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耗材支付方式改革重点
2022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外贸情况简报
首仿!齐鲁制药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过评
新疆万亩金银花进入采摘季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
扩围!新增17类集采耗材,降价潮来了
国家医保局公布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
国家药监局召开会议部署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488家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27家营收超100亿
国家卫健委印发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
正大天晴开挂!61款1类新药、7个重磅单抗霸屏
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多城市启动加强免疫
保健品热卖、商家号称量身定制 自制食品药品安
去年节省1.5亿 新疆兵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患者
关于药品注册申请实施电子申报的公告(征求意
江苏: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用品保供稳价工作的
关于检查结果互认 国家新规定来了!
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批上市
四川汇宇猛攻高端注射剂 普乐沙福注射液斩获英
全民医保“灵魂砍价” 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
网上药店销售TOP20:20亿“神药”跌落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