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3年近百个“处转非”大爆发,有产品增长20倍!
3年近百个“处转非”大爆发,有产品增长20倍!
发布:
11-25
分类:
医疗医学
院内市场支付“天花板”逐渐见顶,让院外市场的吸引力加速释放。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关于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等4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多个常用处方药成功“双跨”;就在前不久,柴黄口服液、阿胶胶囊也由处方药(Rx)转换为非处方药(OTC)。2023年开年至今,短短一个季度,已有6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多种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仅在2022年,蒲地蓝消炎片、保妇康凝胶、硫酸氨基葡萄糖钾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等多个品种转换为非处方药;2021年,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复方板蓝根颗粒、硝酸咪康唑阴道片等近29种大热产品转为非处方药;2020年这一数量更是多达40个。 受医保控费、合理用药等政策影响,部分处方药院内市场承压,处方药转为OTC逐渐增多,这也让零售药店终端OTC市场越趋火热。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学药及中成药总体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1.42%。 此外,在《经济报》新媒体中心的统计中,短短3年时间,近百款药物“处转非”,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额的确获得不小幅度的增长。 市场分析认为,处方药转非处方药实际上是多方获益的。对于患者来说,不需要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使用更加便捷;对于来说,“双跨”品种直接扩大了销售渠道,带来产品销售量增加,能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01
、
销售额明显增长
医药市场迎来新增量
行业观点预期,未来常规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的比例会在70%左右,这些药品将逐步走向院外市场,释放巨大市场潜力。那么“双跨”产品的真实销售情况如何? 考虑到推广与时间存在的潜在成本影响,以2021年“处转非”品种名单为主的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选取部分药品综合对比了其近些年的销售情况。 根据公开信息,在整理了21个产品近三年销售情况后,整体来看,各产品的销售额有增有减,这21个药品总销售额在2021年的平均增速为12%,2022年的平均增速为151%。 值得注意的是,芦荟珍珠胶囊在2022年以2474%的同步增速,远超其他产品。排除芦荟珍珠胶囊的这一极大值,这21个药品总销售额在2022年的平均增速也达到29%,是2021年增速的2倍多。 除此之外,吸入剂大品种布地奈德的表现也较为抢眼,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为其第二大畅销制剂,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近4亿元;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也突破2亿元,其中网上药店终端销售额增幅高达63.21%。目前该药仅有阿斯利康、健乔信元医药2家进口企业获批生产,较少的企业竞争让该品种有望在零售终端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增长。 就以上数据而言,“处转非”品种的销售额有着明显的提升趋势。其中,复方板蓝根颗粒、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乳果糖口服溶液均有超过18%的增速。 除此之外,在2022年的8个产品中,蒲地蓝消炎片2021年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仅有几千万的销售收入进账;而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接近8亿元,同比增长9.42%。可见,这类治疗普通感冒咳嗽,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在零售市场显然比院端市场更吃香。 另外,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磅单品奥美拉唑肠溶片,受集采影响,院端市场利润已被高度压缩,该药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下滑了76.89%;反观零售市场,尤其是网上药店终端,该药销售额保持53.17%的同比增幅。随着由处转非,该品种新的市场空间已然被打开。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预计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OTC药品(按产品名统计)有240个(含双跨),其中109个保持正增长态势。随着越来越多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涉及生产企业也在逐渐增多,零售市场将迎来新激战;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一新增市场将拓宽原有商业渠道,任何一家药企都不可能错过机会。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企业和零售终端而言,如果该药品在处方药阶段就已经有良好的消费基础,“处转非”一方面代表了一部分院内份额流向院外,意味着市场扩容与更丰厚的利润。 另一方面,非处方药销售渠道多样,除了传统的线下零售药店和药房外,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方式进行销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
02
、
“双跨”中成药是主力
患者
、
企业
、
国家多方获益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药品监管改革持续深化,各大终端药品市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医保控费、合理用药等政策驱动下,院内有大批处方药将被挤出院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和便利性。 近年来“处转非”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多,自200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已把805个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据《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统计,自2020年以来,共有83个品种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其中近60个产品为中成药,占比72%,中成药是“处转非”的主力,其中包括复方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胶囊、蒲地蓝消炎片等热门品种;此外,化药中也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多个常见的OTC甲类品种。 事实上,一种药品作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每隔3~5年进行一次再评价,符合一定条件,处方药可以转为非处方药,并且有时候一种药物既可以是处方药也可以是非处方药,即“双跨”品种。 而衡量药品是否能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最关键在于药品的安全性。在临床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药物的疗效确证且不良反应及相关风险较低,那么企业就可以进行“转换为非处方药”的申请变更。 专家介绍,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操作,企业进行申请后,药监等相关部门也会组织论证和审定,来确定最终的结果。此外,由于中成药本身数量占比就高,再加上其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系数较高,所以中成药转非处方药相对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处转非”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旨在提高药品利用效率,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及复杂程度,以增强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国内而言,“处转非”是我国药品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断落实的结果,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趋势。虽然,由处方药转到非处方药的品种不代表会退出国家医保报销体系,但无疑将大大推进我国“保基本”的医保政策,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福祉。 此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我国不同地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这就意味着一些地区的患者群体难以及时获得合适的医疗服务,这就形成了习惯于选择通过线下零售购药获得基本治疗的广大基础群体。 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人群的健康认知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自限性疾病等更倾向于自我诊断和自行治疗。根据《管理法》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乙类的分类管理要求,药品由处方药变为非处方药之后,由于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也减少了患者购买的门槛和成本,尤其利好部分需要长期购药的患者。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数增多,未来将有更多人群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新渠道购药用药,同时,随着购药渠道增加、购药更加便捷,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此消彼长间,拥有更强自主性的患者群体降进一步加大。 业内人士指出,对企业来说,处方药转非处方药也意味着将投入了更多推广资源,如何做好相应转化是盈利的重中之重。同时,非处方药并不等于无风险或无限制的药品,仍然需要在规范和谨慎的基础上使用,这一点不容忽视。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最严挂网规则出台,最大差价加速低价联动?
|
下一篇:
2022年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到507亿元
相关文章
202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出炉
2023-11-25
需求反弹,白芷价格大幅上涨!
2023-11-24
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3-11-25
国家卫健委: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
2023-11-24
北京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 线上销售药品须
2023-11-28
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
2023-11-22
随机文章
四川汇宇猛攻高端注射剂 普乐沙福注射液斩获英
关于药品注册申请实施电子申报的公告(征求意
扩围!新增17类集采耗材,降价潮来了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耗材支付方式改革重点
488家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27家营收超100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
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多城市启动加强免疫
新疆万亩金银花进入采摘季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
国家医保局公布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
网上药店销售TOP20:20亿“神药”跌落
江苏: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用品保供稳价工作的
保健品热卖、商家号称量身定制 自制食品药品安
国家卫健委印发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
去年节省1.5亿 新疆兵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患者
正大天晴开挂!61款1类新药、7个重磅单抗霸屏
首仿!齐鲁制药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过评
全民医保“灵魂砍价” 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
大型连锁药店正在筹集资金,药店并购加速!
国家药监局召开会议部署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2022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外贸情况简报
关于检查结果互认 国家新规定来了!
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批上市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