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从云南白药到华东医药,投资“不务正业”会不
从云南白药到华东医药,投资“不务正业”会不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医药上市企业2021年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各大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自然成为日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医药经济报》记者梳理发现,医药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新冠疫情防控需求相关,特别是在体外诊断领域,面对海外市场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不断增加的需求,疫情受益股业绩大增,如凯普生物、万泰生物等上市械企2021年全年净利润翻倍; 二是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经济复苏,医药制造业整体加速回暖,医药消费市场需求恢复性增长,使得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药企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如东阿阿胶、天士力、健民集团、特一药业等企业净利润均实现成倍以上的增长。 当然,医药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暴雷的也不在少数。但与业绩增长原因相似不同的是,业绩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公司的制造成本、增大了公司经营业绩压力所致;有的是产品缺乏梯队建设,后继无力,难以应对新的医药政策监管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有的则是受非主营业务利润大幅下降的拖累。 那么,受全球经济影响,在医药企业多元化经营逐渐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不务正业”会不会误正业?如何规避跨界投资带来的风险?
晒出“成绩单”,几家欢喜几家愁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共有136家医药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随着年报业绩的披露,各家企业在生物医药细分赛道的“成绩单”逐渐浮出水面。 从已披露的业绩情况看,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近20家。其中上海医药、白云山、国药一致三家公司2021年总营收均超过500亿元,分别为2158亿元、690.1亿元和683.6亿元。 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从净利润来看,有10家医药企业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复星医药、白云山、达安基因的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47.35亿元、37.20亿元和36.18亿元。意外的是,济民医药、力生制药分别以净利润增长2206%和1317.3%,位居2021年净利润增幅榜一二位。受疫情影响,净利润增长排名前列的企业,也不乏大批“新冠红利股”的缩影,万泰生物、凯普生物等试剂诊断类
净利润涨幅居前。 另有近30家药企呈现净利润亏损的状态,包括太极集团、云南白药、嘉应制药、沃森生物、义翘神州等企业。 可见,受疫情与医药政策等众多因素影响,上市药企2021年的表现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态。但是,制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俗话说“西药看专利,中药看秘方”。由于新药研发的成本、风险、难度较大,从全球市场来看,专利药到期、新药研发困难、
利润下降等因素,促使大型制药企业业务愈发多元化,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也给企业业绩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跨界成败论,“医美”成最优解?
在集采压力下,众多药企涌入创新药研发和寻找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但创新药的开发并非一日之功。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跨界进军医美似乎成为传统
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的最优解。 华东医药和四环医药转型到医美领域之后的良好表现,给医药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21年上半年,华东医药医美业务实现收入5.65亿元,其中国际医美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11.28%。四环医药则是将2021年最新上市的肉毒素品牌乐提葆作为业绩的增长引擎,仅在去年2-6月,销量超过20万瓶的乐提葆收入达到2.58亿元。受医美业务的影响,四环医药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383.3%及971.1%。 在跨界医美公司如此繁杂的行业背景中,医药企业的比例相当之高。除了已经在医美领域打出名头的华东医药、四环医药,新近入局的特一药业、云南白药、江苏吴中、兴科蓉医药等企业也均是医药行业背景。 相比于其他行业个别企业独闯医美,医药企业则显得有备而来,大有争先恐后之势。然而,也并非所有医药企业跨界医美都有良好的表现。 云南白药2021年年报显示,医美作为其新业务发力第二曲线,公司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医美产业链的生态布局。其中,上海云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南白药皮肤综合解决方案医学中心的设置单位,以先开设门诊部为切入口。但从业绩成绩单看,其在医美赛道的布局还缺少实质性进展。 此外,2021年云南白药在营收同比增长11.09%,但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根据年报,2021年云南白药因权益投资失利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9.29亿元,意味着其炒股亏掉近20亿元,成为其利润指标断崖式下跌的直接因素。这是其归母净利润20年来出现的首次亏损,“不务正业”的责难席卷而来。 对云南白药来说,其市值被片仔癀迎头超越,除了炒股失利、业务多元化缺少实质性进展外,研发投入和创新成色不足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数据显示,2017-2020年,云南白药研发费用分别为8403.54万元、1.10亿元、1.74亿元、1.81亿元和3.31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0.35%、0.41%、0.59%、0.55%和0.91%,依然低于营收占比的1%。
投资有风险,炒股是柄“双刃剑”
前有云南白药、片仔癀、哈药集团等企业做中端牙膏,后有太极集团的太极水、江中制药的养胃猴菇饼干,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性植物饮料。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药企也不只是专注于药品经营,而是跨界日化、食品、医美等领域,不断拓宽利润来源。 不可否认的是,药企跨界进入日化、食品行业看重的是这些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事实上,这种跨界经营风险大,也会加剧相关行业的竞争,给市场现有企业带来压力。此外,即便医药和医疗美容关联较近,但也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有专家指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医美行业更侧重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和宣传,如果跨界的药企忽视医美的特点,将药品经营思维套用在医美行业,再强大的企业也会铩羽而归。 采访中,有专家强调,炒股对上市公司业绩是柄“双刃剑”,上市公司炒股市场风险很大。在其看来,股票价格波动将影响上市公司损益,进而放大上市公司业绩波动性。“上市公司在主业之外炒股,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业绩波动风险暴露了出来,投资者对于靠炒股来维持利润的公司应保持高度警惕。此外,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或扣非净利润与投资收益相比较,如果投资收益远大于扣非净利润,几乎可以断定该公司不务正业。”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先声药业大爆发 15款1类新药、11个新品亮眼
|
下一篇:
风往哪儿吹?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报价策略
相关文章
中疾控专家:现阶段来看XBB毒株难以形成大规模
2023-11-23
耗材集采招式凌厉 行业经营生态正发生改变
2023-11-22
2021年获批上市重点治疗领域药品品种一览表
2023-11-22
习近平关于中医药的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
2023-11-19
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门诊支付方式应该如何改?
2023-11-17
进攻8000亿市场!26款1类新药登场 54个新品冲刺上
2023-11-28
随机文章
关于增设吉林省珲春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的
消化系统中成药再迎1类新药 Top10(附名单)
国家卫健委:正指导各地加快发热门诊建设
+5%!医疗保障惠民生 完善体系建设让百姓更有“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盐酸赖氨酸注射剂说明书的
健康元拿下超10亿吸入剂 新一轮国采再添猛将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柴达木粮仓”:枸杞采摘让农民走出富民“幸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逾九成受访者不知可
降脂“一哥”止跌!新药暴涨165%,10亿大品种承
国家药监局通告加强放射性药品管理有关事宜
抗肿瘤注射液首家过评 山东药企即将获批
海南省药监局积极推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研
国家药监局批准10个医用氧产品上市
江中药业手握超10亿品牌 研发投入暴涨五成
抗肿瘤中成药1类新药来袭,冲刺10亿大品种!
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 新冠肺炎治疗进展如何?
软紫草禁止采挖,价格大幅上涨!
44个集采品种开始续约 超十亿大品种进退抉择
太极集团荣登2020年OTC生产企业榜单 多产品排名榜
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贵州医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重点药物 全力保障群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