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医养结合领域指导意见公布 四大看点
医养结合领域指导意见公布 四大看点
发布:
11-22
分类:
医疗医学
面对2.67亿老年人,如何守护最美“夕阳红”?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但也面临床位少、费用高、护理人员短缺等困难。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7月21日公布,在总结近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服务、、人才、信息等体系,为各地加大服务供给、打通堵点绘出“路线图”。
看
点一
:
基础设施加快“补短板”
截至2021年底,全国6492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共有175万张床位,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超过90%。但相比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与服务需求,一些基础服务设施仍有差距。 根据指导意见,除了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之外,在社区和乡镇,有条件的卫生院、敬老院等要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对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服务,特别是医疗资源富余的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床位开展养老服务。 对于养老机构,则要改造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的广大需求在基层,要加强基层医养结合的‘补短板’工作。”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说,指导意见专门强化了医养结合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看
点二
:
服务内容突出“连续性”
给60岁老年人提供“健康关爱”,为80岁老年人提供“银铃关爱”,给予100岁老年人“晚霞关爱”……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居送”全程健康管理服务,让他们暖在心上。 突出综合性、连续性服务,正是医养结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推动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扶残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资源共享,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 “医养结合的推进,涉及医疗、养老、社区、产业等多方面内容,做好不同系统之间的服务衔接十分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说。 指导意见还强调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智慧信息化是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效率和水平的重要科技支撑手段。”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说,通过建设全国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等方式,将进一步优化医养结合服务衔接。
看
点三
:
配套政策打通“最后一米”
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养护中心,入住的京籍老人占比97%。相邻的燕达,率先实现与北京医保的互联互通,并通过同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极大提升了老年人医疗、护理等方面能力。 不过,一些地方仍存在“老大难”问题。比如,部分医疗机构“有签约、无激励”,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动力不足。 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多个维度的支持政策。 根据指导意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上门服务费可综合考虑服务半径、人力成本、交通成本、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确定。 此外,根据医养结合特点,合理确定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总额控制指标,鼓励商业保险将老年人预防保健、管理、康复、护理等纳入保障范围;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可用于建设医养结合项目,允许和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医养结合项目建设;通过税收优惠,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既扩大增量资源供给,也盘活存量资源。”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教授黄石松说,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时,因地制宜把当地现有资源条件转化为发展的有利条件,能够激活初始动能,更好实现“上下联动”。
看
点四
:
多渠道拓展专业人员“供给量”
数据显示,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对照护人员的需求超过1300万人,但目前仅有相关人员50多万人。 指导意见专门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培养,并提出通过开展应急救助和照护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和水平。 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同时,支持医务人员特别是退休返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以及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 “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人才培训、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三项重点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说,这是推动人才队伍提量提质的一揽子措施,有望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中。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山西基层医改面面观:让村民有“医”可靠
|
下一篇:
市场突破3000亿!五类慢病药TOP10品牌走势各异
相关文章
中疾控专家:现阶段来看XBB毒株难以形成大规模
2023-11-23
习近平关于中医药的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
2023-11-19
2021年获批上市重点治疗领域药品品种一览表
2023-11-22
耗材集采招式凌厉 行业经营生态正发生改变
2023-11-22
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门诊支付方式应该如何改?
2023-11-17
进攻8000亿市场!26款1类新药登场 54个新品冲刺上
2023-11-28
随机文章
国家药监局通告加强放射性药品管理有关事宜
+5%!医疗保障惠民生 完善体系建设让百姓更有“
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关于增设吉林省珲春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的
软紫草禁止采挖,价格大幅上涨!
江中药业手握超10亿品牌 研发投入暴涨五成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贵州医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重点药物 全力保障群
44个集采品种开始续约 超十亿大品种进退抉择
海南省药监局积极推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研
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 新冠肺炎治疗进展如何?
消化系统中成药再迎1类新药 Top10(附名单)
国家药监局批准10个医用氧产品上市
健康元拿下超10亿吸入剂 新一轮国采再添猛将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逾九成受访者不知可
降脂“一哥”止跌!新药暴涨165%,10亿大品种承
抗肿瘤注射液首家过评 山东药企即将获批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盐酸赖氨酸注射剂说明书的
国家卫健委:正指导各地加快发热门诊建设
太极集团荣登2020年OTC生产企业榜单 多产品排名榜
抗肿瘤中成药1类新药来袭,冲刺10亿大品种!
“柴达木粮仓”:枸杞采摘让农民走出富民“幸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