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门诊保障从基于病种转向基于费用 更加公平合理

发布:11-24分类: 医疗医学

  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快速进步、人口老龄化加速,参保人门诊费用有所增加。此前,医保部门也制定了多项政策缓解门诊增加的负担。而此次门诊共济改革,将推动门诊保障从基于病种转向基于费用,更加公平合理。     据统计,2011年到2021年,全国次均门诊费用从180元上涨到329元,涨幅约83%;全国人均就诊次数从4.7次提高到6.0次,增幅约28%。     为了弥补门诊保障能力的不足,医保设立了门诊慢特病的特殊报销政策来减轻、糖尿病、透析、门诊放化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等,治疗周期长、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性和特殊疾病。患者可以享受等同于住院报销的保障水平,由统筹基金予以支付,有效减轻了一部分患者的门诊用药负担。尽管这些年各地认定的门诊慢特病病种不断地扩大,但是仍无法覆盖所有门诊负担较大的病种。有些患者虽然同样费用负担较重,却无法得到报销。     随着职工普通门诊统筹的建立以及支付限额的逐步提高,门诊慢特病中一些病种将逐步被门诊统筹所涵盖,普通门诊统筹保障也将能够更为全面地减轻就医负担,实现由病种保障向费用保障模式转变。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