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多地老龄化程度加深 如何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
多地老龄化程度加深 如何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
发布:
11-25
分类:
医疗医学
人口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更关系民族未来。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新华社记者深入多地调研采访,一线观察各地积极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感知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感受银发服务中的温度。
老
龄化程度加深 多地积极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威海,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6岁,位居全国前列。 “这里的养老机构内部有并且全国医保联网,每天都有医生上门走访巡诊,生活很有保障。”87岁的王聚敏选择在威海养老,安享幸福晚年。 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途径,威海市共建成162家养老机构,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到84%;针对困难老人,威海健全兜底保障机制,为更多老年人幸福养老“托底”。 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地积极创新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宣传疾病防治、进行基础检查……每周一到周五,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回龙社区都能看到乔雪莲的身影。 乔雪莲是一名来自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护士,也是回龙社区2000多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守护人”。 《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在全国城乡社区获得健康管理服务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19亿。 “年龄愈长,对健康也愈发关注。”浙江乌镇老人胡晖说。去年,当地社区给胡奶奶配备了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贴身监测。 “这是具备一键呼救的智能设备,老人们跌倒后按下SOS按钮,我们就可以在乌镇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时定位到老人的位置,进行救助。”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项目负责人说。 在互联网的浸润下,智慧养老模式正转化成老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对于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今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原来镇上一到晚上就看不到人了,现在凌晨街边的烧烤摊都还在营业。”在江苏如东金光纸业生产一科科长李伟翔的记忆里,两年前落户建厂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商业街区的店铺越开越多。 如东,一个老龄人口占比超30%的“长寿之乡”,如今正散发着新的活力。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如东正在搭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链式”养老新格局,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高质量发展是直面老龄化的破题关键。”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只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有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的底气,才能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的优势。 随着桐昆聚酯一体化、金光纸业等百亿元项目投产,生物和半导体产业初具规模,众多产业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也为这座有着80多万常住人口的县城注入澎湃动力。 2022年,如东县GDP超过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税收增幅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位居江苏南通前列;近三年,如东县共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57个,投资总额达938.5亿元。 和如东一样,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发展动能强劲、文明蔚然成风,奏响城乡美美与共的交响乐—— 河北省怀来县加大康养资源布局,建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浙江省嘉善县强化城乡一体“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全覆盖;河南省鄢陵县走出了一条“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引领康养”的转型升级之路……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持续推出特色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既
要看人口也要看人才 多重机遇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向人才红利要发展动力,成为不少城市提高经济动能的突破口。 2016年,江苏省“双创人才”刘利成带领团队扎根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专注于新型检测技术和新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销海外。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平均年龄28岁,80%本科以上学历,超过四成员工来自外地。 同样位于该园区的迈铂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科技人才,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滤膜、滤芯、滤器研发实验室,其研发的PES微孔滤膜,打破国外垄断。 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与人才优惠系列政策分不开。 为促进人才回流和招引,如东实施“扶海英才”计划,每年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近50人,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4000人左右;同时制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补贴等激励措施,仅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就超过2万人。 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少地区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以人才引领驱动,支持城市现代化发展,“破题”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四川省南充市构建“产业+平台+政策”人才发展生态圈;聚焦当地主导产业,江西省弋阳县绘制人才需求“画像”,提升引才匹配度……各地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人才红利的优势。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记者走访多地观察到,不少60多岁的老年人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主动选择在生产一线发挥余热。 临近夏收,69岁的周名玉最近每天都会去田间巡查。来自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施家陂村的他,是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的“田间管家”,管理200多亩农田。 据当地农业农村局粗略统计,像周名玉一样从事类似“田间管家”工作的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000人。 “你最近抖音里拍的那个公园在哪里呀?我也想去转转。” “距离嘉兴不远的,回头我微信上把定位发你。” 来自浙江嘉兴的梅阿姨和她的朋友一边等着接孙子放学,一边讨论着休闲的好去处。 互联网为老年人分享生活、体验消费带来新机遇,让更多老年群体成为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消费群体。 随着“银发需求”日益增长,不少城市推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推出适老化产品满足老年需求,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培训机构等应运而生,因老而兴、为老服务的新兴产业遍地开花,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加
快完善人口服务体系 努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北京养老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网站汇集北京市574家备案养老机构、1469家养老服务驿站等,方便老年人了解“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资源。 《2022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概况》显示,高龄人口占总户籍人口比例达到4.9%,是近十年新高。 满足更多高龄老人的多样化需求,是特大城市破解老龄化难题的应有之义。为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北京已初步形成社会养老、年金养老和个人养老三大支柱并行、商业养老保险多元供给的新格局,努力更好服务“银发一族”。 面对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多地相继出台有关政策与保障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持续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目前,超过400个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 2023年4月,如东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养老保障、养老产业、婴幼儿健康率、普惠托育等38项内容。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上海孙阿婆一家是长护险的受益者,70多岁的老伴在经历手术后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孙阿婆自己也患有严重关节炎,行动不便。作为一名长护险护理员,朱淑敏每周为孙阿婆和她的老伴上门护理两次。 2021年开始,上海市医保、民政等部门着手推进长护险延伸结算试点工作落地,截至2022年底,已启动三批延伸结算试点拓展工作,为失能老人带来更多暖心服务与关怀。 “一老”保障好,“一小”要跟牢。不少地区也在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生育、养育等方面拿出“实招”。 北京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新政策于7月1日起落地实施;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甘肃省酒泉市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 做好托育服务工作是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已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数据显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我国“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中国正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积极促进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中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向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迈进。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我国已建立6500支省市县三级医疗应急队伍
|
下一篇:
国家药监局:要求部分企业提供大字版药品说明
相关文章
国家卫健委: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
2023-11-24
202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出炉
2023-11-25
需求反弹,白芷价格大幅上涨!
2023-11-24
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
2023-11-22
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3-11-25
北京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 线上销售药品须
2023-11-28
随机文章
首仿!齐鲁制药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过评
保健品热卖、商家号称量身定制 自制食品药品安
关于药品注册申请实施电子申报的公告(征求意
国家卫健委印发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
四川汇宇猛攻高端注射剂 普乐沙福注射液斩获英
去年节省1.5亿 新疆兵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患者
全民医保“灵魂砍价” 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
扩围!新增17类集采耗材,降价潮来了
正大天晴开挂!61款1类新药、7个重磅单抗霸屏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
关于检查结果互认 国家新规定来了!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耗材支付方式改革重点
江苏: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用品保供稳价工作的
网上药店销售TOP20:20亿“神药”跌落
国家医保局公布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
大型连锁药店正在筹集资金,药店并购加速!
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批上市
488家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27家营收超100亿
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多城市启动加强免疫
新疆万亩金银花进入采摘季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
2022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外贸情况简报
国家药监局召开会议部署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